愿善良和美好與你相隨
作者:程靈華 來源:寧夏電投
“讀過很多書,但后來大部分都忘記了,你說這樣的閱讀究竟有什么意義?”我曾經(jīng)被這個問題困擾,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,記憶越來越差,看過的書經(jīng)歷過的事很快就會忘記時,那種小驚慌讓自己不再自信。但習(xí)慣一旦養(yǎng)成就很難改變,閱讀已深深融入到我的骨和血中,成為生活的一種常態(tài),更成為我提高工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的必要方式。帶著這種“我顧自我,愉悅不強求”的心情,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前不久讀過的一本書。
倪萍在朗讀者節(jié)目上的一段關(guān)于《姥姥語錄》的深情朗誦,打動了無數(shù)聆聽者的心。這種從心靈深處而來的感情和記憶,來自平凡的生活點滴,來自歲月無痕的積累和潤物細(xì)無聲的滲透,更是作者倪萍“是女已長成”的刻錄。
“姥姥說:‘有些事能使使勁,有些事啊就使不上勁了,天黑了,誰也擋不住嘍!’”“分批分個兒地走啊,就像分批分個兒地來一樣,早早晚晚地又走到一塊兒了。”這不是宿命論,更不是迷信,是姥姥在用直白的話語寬慰最愛的親人,也更是99歲老人看透生死的一種態(tài)度。姥姥的善良告訴我們:天要黑,誰也擋不住,但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;人要走,誰也攔不住,但走得再遠(yuǎn)親人的心終究會在一起。
“眼睛可不能餓著。眼要是見不著好東西,慢慢地心就瞎了,心瞎了,人就沒用了。”“有一碗米給人家吃,自己餓肚子,這叫幫人;一鍋米你吃不了,給人家盛一碗,那叫人家?guī)湍恪!彪m然沒讀過書不識字的老人沒有俗人眼中的“大智慧”,說不出用精辟語言修飾過的“大道理”,但樸素言語中體現(xiàn)出的善良和賢惠卻閃著光,發(fā)著熱。讀到她的話讓我突然想起了一個說法——相由心生。眼中看到美好東西的多與少,臉上笑容的多與寡,與此人心敞亮不敞亮有關(guān),與此人家風(fēng)家教正不正有關(guān),更與此人善良程度有關(guān)。善良總是與美好并列而行,身體困餓時給予的一粥一飯是善良,精神困惑時一言一語的開導(dǎo)亦是善良。給予后手有余香,那是美好,接受后身心得以緩解,亦會感知美好。
《姥姥語錄》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跨輩的深情,也更讓我想念已去世多年的姥姥。姥姥亦如倪萍筆下的姥姥一樣善良。出身農(nóng)村,在人生走過半程時追隨三個兒女到了農(nóng)場。從此,她的生活里似乎沒有了自己,有的只是勤勞的付出,無私的給予。雖然我沒有像倪萍那么有心,記住老人很多話語,但她整天忙碌于三個子女家務(wù)的身影,給親屬烙野菜餅的身影,流著淚認(rèn)真傾聽鄰里悲傷苦情的身影,瞇著已老花的眼給兒孫們繡著鞋墊的身影,將剩菜剩飯喂食野貓小狗的身影……深深印刻在我們的心中。陽光下姥姥的身影那么美麗,那么溫和,那么讓人心疼和想念。她們都因為善良而美麗,因為善良而將美好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心中。
善良和美好總會留給人更多的思念和回憶。讀書也是如此,從書中我們汲取力量,積累知識,追求和感知美好事物,使自己回歸善良本性。我相信,讀過的書,早已融進(jìn)我的骨血,只要一個觸動點,就會噴薄而出;我也相信,善良永遠(yuǎn)與美好相伴,只要你在做,你的人生就會更美麗更充實。(西夏熱電公司 程靈華)